1924年10月21日
德國的第一個交通紅綠燈
在波茨坦廣場 (Potsdamer Platz)
開始指揮交通。
* 世界上第一個紅綠燈是
1868年在英國倫敦的
威斯米斯特區使用的。
波茨坦廣場(Potsdamer Platz)
(我的飯店在白色右手邊那棟)
柏林影展 Sony Center
路上有柏林圍牆拆掉後的痕跡
順著柏林圍牆的痕跡走,就可以找到柏林圍牆.
查理檢查哨 (Checkpoint Charlie)猶太博物館 (刀疤紀念館) Jewish Museum
音樂廳旁邊是法國教堂
O2世界
柏林圍牆塗鴉畫作 East Side Gallery
電視塔(Fernsehturm)是柏林地標,無論到哪裡都看得到
Museum Island
一定得去的博物館島區 (共五個博物館)
柏林大教堂(Berlin Cathedral)
老博物館(Altes Museum)
老國家藝術畫廊(Alte Nationalgalerie)
博德博物館(Bode-Museum)
新博物館(Neues Museum)
佩加蒙博物館(Pergamonmuseum)
Spree River
博物館島區對面是
2007開始重建的皇宮Berliner Stadtschloss
Humboldt Box 前面馬路上, 陳列著有名的猶太人以前被迫害的故事.
Brandenburg Gate (布蘭登堡門)
Hotel Adlon
Victor Column
柏林中央火車站 (Hauptbahnhof ),是全歐最大的火車總站。
帝國國會大廈(Reichstagsgebaeude)
Schloss Charlottenburg 夏洛滕堡宮是德國柏林現存最大的宮殿.
浩劫紀念碑 Holocaust Monument (六百萬猶太人被殺)
親愛的土狗, 生日快樂!
ReplyDelete記得答應給妳寫德國遊記. 雖然遲交, 也忘地差不多了, 還是要試試. 就當是個生日禮物, 可好?
想為妳重新包裝一個禮物, 找沒有我在裡面的相片, 很難! 找些以前沒有 PO 過的照片, 更難! 寫德國遊記, 比較輕鬆的一點, 硬要說只能說, 是知道 Turtle 在飛回巴黎的飛機上, 趁她不在, 可以亂說一通, 不耍大刀也要耍耍小刀一下. 嘿嘿, 開始了, 準備好了沒?
******
記憶中, 從與同事客戶小聚打屁, 到商業談判, 到專業研討...我飛行過 N 次, 出差過 N 次, 開會過 N 次...,只有兩次是獨自在夜裡, 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飯店裡, 害怕恐懼哭泣! 一次是二十多年前在泰國曼谷, 一次便是最近的柏林之行.
題外話 - 在泰國曼谷那次, 其實人家把我安排在頂尖旅館裡. 房間全是紅色的皮沙發, 紅色的皮牆壁, 紅色的皮桌面, 紅色的皮皮皮...甚至是紅色的高高厚厚的窗帘布布布...我記得, 關在六面空間裡, 紅紅紅, 無止盡深淺空間的紅! 加上昏暗的紅光! 我一住進去就害怕, 感覺好像已經被打入十八層地獄, 不知是生是死...就哭了! 也不敢吵別人, 獨自害怕地哭了一夜. 一大早客戶見到我, 嚇壞了! 馬上帶我到帕泰雅海灘度了兩天假.
帕泰雅海灘的兩天假, 美妙的至今難忘. 可是, 泰國, 卻從此不曾再踏足了.
*******
柏林, 剛到的第一天, 我是興奮的! 二十多年來, 德國很多大城小鎮我都去過, 就是沒去過柏林. 我特地選了柏林最現代化最熱鬧的 Potsdamer Platz (相當台北東區)的飯店住下. 一 Check in, 就問 "柏林圍牆在哪裡?" 人家說, "出了飯店, 順著地上圍牆拆掉後的痕跡走, 五分鐘就到了." 一聽五分鐘就到了, 我太興奮,以致於一手拿著飯店鑰匙, 兩眼盯著地上, 就找著去了.
一出飯店門, 彎彎曲曲, 鮮艷的大粗鐵管高高低低在整個城市橫衝直撞囂張地延展著, 左看右看都看不到管子的盡頭. 我想不出來這些沒規矩的管子是做什麼用的? 我猜一定是哪個大藝術家 "曠世距作". 一個世界大城, 讓這個藝術家這樣創作, 真有胸襟. 我不禁傻傻笑了起來.
過了馬路, 被一個奇怪的鐘吸引, 想去看看她是不是還準時? 走近才發現鐘的上面有紅綠燈, 是建於 1924, 號稱世界上第一座交通指揮燈. 啊! 我好尊敬她喔. 不只車子, 這裡人還真多, 應該也要指揮指揮一下人潮才好. 來來往往, 簡直是蜂來擁去! 噢, 才說呢, 原來是地鐵,巴士,遊覽車大站. 我 360度轉了一下, 也大致數了一下, 大概有二十幾種不同的交通工具 - 腳踏車,摩托車,三輪車,多輪車...還有一種 "一輪車". 一輪車, 人雙腳踩在輪子上, 雙手抓著桿子; 很像小時候有一個玩具, 人站在一顆球上, 彈來彈去地跳. 而這一輪車是 "噗!噗!噗!" 就向前衝去. 我覺得好逗!
十步遠的地方, 就是柏林影展的劇院. 那劇院建築很特別, 中間屋頂像是插上一根根細細的風帆, 也像一根根細細的羽毛. 好像待會兒風來了, 劇院也會像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家一樣, 被吹起來, 吹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走出劇院, 回頭看看來時路, 別走丟了. 看到我要住一個禮拜的飯店在馬路的另一邊. 再看看週遭, 這才發現, 原來我被很多很多的新大樓所圍繞. 這些新大樓有一個共通點, 就是不管能不能透視到裡面, 她們的外表全披著一塊塊無色透明的玻璃. 哇! 好漂亮的玻璃衣! 穿著玻璃衣的柏林, 散發著乾淨清爽 "潮男" 的大魅力! 太不實際了, 眼前的景象是我從未見過. 沒有! 就算東京, 上海, 芝加哥, 這些翻新過的城市, 也沒有這樣的景象! 感覺身處科幻片電影的場景裡一樣.
我於是從地面的柏林圍牆遺跡開始, 一寸寸升高地慢慢看, 原地自轉一圈地慢慢瞧...慢慢看那些無厘頭竄來竄去的鐵管; 看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 看使用兩條腿的一波波人潮; 看現代化摩登四方整齊的建築物; 再慢慢看, 慢慢瞧, 瞧到頭頂上的天空...哈哈哈! 哈哈哈!
"阿美妳在哪裡啊? 會不會是在夢遊仙境裡啊?" 我的眼光終於停在藍藍的天空上, 此時此刻此景, 竟只有藍天是舊識. 我對天空眨了個眼, 俏皮地舉起右手直指, 撅了一下天空的下巴, "嘿! 我認識妳." 這樣對天空說話的同時, 我想到此時匆匆經過我身邊, 趕著回家晚餐的人, 今晚飯桌上和家人的話題, 大概會是 "今天在世界第一座紅綠燈旁, 看到一個流落異鄉, 不會說德語的傻子..."
為了讓他們晚餐的話題更生動, 我越發越笑越傻越大聲了...哈哈哈! 哈哈哈哈!!
...
當然, 妳也知道, 現在的我, 一定得睡了. 明天要開會!
古耐!
感恩再感恩我何德何能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一天之內把一整年的的祝福全給了我,今晚睡的一定很香甜因為我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
ReplyDelete古耐!
阿美謝謝你的禮物,昨天收到太多的祝福讓我有點驚訝與受寵若驚,我喜歡熊熊與恐龍更喜歡你的隻字片語. I like you and thank you .
ReplyDelete今天中午吃飯時, 學了一句英語.
ReplyDelete有一位老兄, 他的大兒子唸醫學院, 今年開始當實習醫生. 他說:"哦, 當實習醫生一切都很好, 只不過常常要做 graveyard(墓地) shift(輪班)..."
圓桌大概十個人吃飯, 沒有人有異狀, 全部以同樣的速度, 一會兒刀, 一會兒叉, 照樣一口一口地把食物送進嘴裡, 規律地進行著午餐. 只有我, 很不安...
聽老兄他蓋了幾分鐘後, 我滿臉憂愁地開口: "不知道一個實習醫生, 在墳場要實習些什麼? " 我剛問完, 整桌的人都騷動起來, 各個七嘴八舌朝著我, 急急地講著話...
原來 "graveyard shift" 是指從午夜上到早上八點的 "大夜班". 我恍然大悟, 一時有點冏! 是不能怪英語太爛嘛, 是這輩子真沒上過大夜班. 全桌掃看了一圈, 我聳聳肩微笑地說: "Lucky me! 還好這麼恐怖的語言不是我的母語."
嘿嘿! 真歹勢!
同樣地, 想起我有一年在德國也製造了一個語言的大笑話. 這次去德國, 我還照了相片回來分享. 差點又忘了, 事情是這樣的:
ReplyDelete德國因為是總公司, 任何時候都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同事到此出差. 週末假日, 我們就成群結隊出去玩. 有時, 一群本不認識的同事烏合成眾, 沒一個會說德文的, 我們就瞎玩亂闖, 誤入破舊廢棄城堡是常有的事; 有時, 有好心的德國同事, 就會帶著我們上山下海 "噗囉級 (Pro = professional)" 地玩.
我記得那次我們要去黑森林(大概三個鐘頭車程吧). 我們開著一輛黑得發亮的出租大賓士. 有一個印度來的同事, 有駕照沒開過車, 一直拜託我們把車借他開一會. 車子不是我租的, 可我就是不願意讓他開. "山路欸! 開什麼玩笑!" 我那天之前也不認識他, 可只要他開口求一次, 我就罵他一次, 一路上就這樣求來罵去, 吵吵鬧鬧...後來他還請我吃麥當勞 (當時麥當勞在德國算希罕), 我和他這幾年也成了很好的朋友... 哎呦! 說到哪裡去了...?
說回來說回來... 所以說呢, 那天一路上風景秀麗, 大家又唱又叫,又吵又罵好開心! 我突然略有所悟開了口: "哇! 這一個城鎮好大啊! 開了那麼久,還在她的轄區."
車上有一個德國同事聽我這麼一說, 轉頭問我: "什麼城鎮? 妳怎麼知道她很大?" 大家便都安靜下來聽我回答.
是啊! 我怎麼知道? 我好得意, 覺得自己好聰明! 立刻賣萌地回答:"看! 高速公路旁的招牌寫著 "ausfahrt"鎮. 我看好久了, 都是同樣這個鎮- ausfahrt".
整個車都安靜了. 就在大家都趴在窗口,等著看下個招牌是不是同樣的鎮時,德國佬開口了: "哦,那個字是出口的意思. 高速公路的出口." 一下子, 整個車子轟笑了起來...哈哈哈! 哈哈哈! may may may...
難怪了, 一路上都是同一個...同一個...個..."鎮!"
很多很多年了, 常常碰到中國來的,印度來的,俄國來的,愛爾蘭來的..總之, 我不認識的同事. 在互相報名之後, 有幾次有人像觸電一樣跟我說: "啊! 我認識妳. 我知道妳. 我聽過妳的故事. 那個...那個...城鎮好大的阿美, 是妳的故事沒錯吧?!"
兩眼瞪向天花板, 我把頭撇一邊去: "哼! 我不想認識你了!"
真是好事不出門!
阿美在西雅圖開會卻說著柏林的故事,害我以為阿美又飛到德國去了!
ReplyDelete五十歲以後,頭腦變得不太會轉彎,老了,老了!
好快,阿美成立6453部落格快滿兩年了,兩年來我們靠著它傳遞了很多關懷,紀錄了很多足跡,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建立了更更更...深厚的友誼,謝謝你,阿美!
ReplyDelete雖然,我們現在也跟上腳步天天用Line聊天,但是它們卻是迥然不同的溝通工具,Line就像是每天掛在嘴邊『吃飽沒?』的隨興哈啦;部落格卻像是小女孩的交換日記,敘述著一篇篇我們的心情故事。
所以啊,我相信就算是現在6453部落格的篇幅減少了,它卻字字珠璣、篇篇精彩!
在世界第一座紅綠燈前逗留一會, 才想到圍牆還沒看到. 於是順著圍牆遺跡再往前走. 大概兩百公尺左轉就到了. 到是到了, 圍著圍牆的鐵絲網門已關上, 只能站在外面瞧.
ReplyDelete看到裡面有個矮矮的四方體灰色建築物, 大概是柏林圍牆博物館吧. 心想明天早點來吧,就信步在附近走走. 圍牆左邊也是一個博物館, 對面是法院. 順著圍牆外邊一直走, 注意到對面有個建築有鐵窗, 還有攝影機. 走近一看, 原來是國家中央銀行. 圍牆走完, 來到十字路口, 交叉的路叫做 "威廉王子街". 據說那灰色建築的原址, 是以前威廉王子的皇宮. 地下有很多辦公室, 部滿機關, 是以前威廉王子集權統治的地方; 後來是希特勒納粹的中心.
轉了一下, 這附近有好多小旅館. 旅館雖小, 看來很高級, 不一定是我住得起的地方. 再過去, 竟然是各國駐德國大使館及領事館區. 想來這裡便是傳說中的, 德皇時代的紫禁城, 幾百年來德國的政治中心. 而我便是在逛胡同區了.
看到人潮都是往兩條街遠的地方集中, 那裡是一個觀光景點, 叫查理檢察站 (Checkpoint Charlie). 我見天色已暗, 就不再往前走了.
回到飯店附近用餐, 看到一家很大, 寫著中國字的中餐館. 從玻璃看進去, 好像鼎泰豐有好多冒著水煙的小蒸籠, 旁邊還有師傅在包小籠包. 喜出望外! 對! 晚餐就是這裡了.
叫了小籠包, 燒賣, 和一碗蝦蝦麵. 老早就把筷子準備好了. 燒賣一上桌, 樣子捏地很漂亮, 迫不及待夾了一個馬上丟進嘴裡... 天啊! 吃到地雷! 起司! 燒賣, 小籠包裡面包的竟然是起司!!
被地雷炸得瘋了! 我真想去拆掉那上面有中國字的招牌! 真想打人! 站起來, 算了, 累了, 加上時差... 付了帳走人算了. 看來是中國人的服務生用英文問我: "不餓嗎? 還是不好吃?" 我看也不想看她, 搖著頭, 嘴裡說著: "不能吃! 根本不能吃!" 便大跨步地逃離那個世界最難吃的中國餐館!#%&*$@
波茨坦廣場(Potsdamer Platz)
ReplyDelete我住的波茨坦廣場是一個巨大的十字路口, 一個高密度的交通樞紐. 本來是生人禁止通行的廣大空地, 東西德統一以後, 搖身一變成為全歐洲最大的工地, 有無數的大樓、高塔、車站的不同類型的建築在這裡同時進行. 許許多多的百貨公司、電影院、劇院、國際企業、高級飯店、俱樂部、音樂劇場、地下停車場、地鐵隧道和汽車隧道也相繼出現了. 這裡成了柏林新的都會核心.
在這裡要逛街首推Sony Center馬路對面的Arkaden. 雖然名牌不是很多, 但是這裡是每年柏林影展 Berlinale 排隊售票的地方, 而附近的電影院和劇院則是柏林影展的主場館. 競賽片跟記者會都在這裡舉行.
我每天都在這裡附近的店裡一家混過一家. 自從初到的第一晚吃到地雷, 我每天很謹慎找最大的餐廳解決晚餐. 我很喜歡這裡, 好像所有的觀光地點也是走路距離,下次姊妹們來柏林, 就下馬此處吧! 阿美推薦的不會錯.
查理檢查哨(Checkpoint Charlie)
ReplyDelete查理檢查哨在Friedrichstrasse街上, 離我住的飯店兩條街就可走到. 附近都是販賣紀念品和餐館, 儘管黃昏了還是很熱鬧. 我於是走去看看.
查理檢查哨是冷戰時期, 柏林圍牆邊東德與西柏林進出的一個檢查點. 從這個檢查哨往北去,即進入民主德國的首都東柏林, 反之往南則是進入聯邦德國的西柏林. 從1961 一直到 1989年柏林圍牆拆除, 有152東柏林居民為了闖越圍牆而死亡, 柏林的查理檢查站是唯一保留的紀念點.
旁邊有一個博物館, 叫查理檢查哨博物館,展出內容全是與柏林圍牆及兩德分裂時期有關的歷史資料和物件. 我走進那個博物館參觀, 沒想到剛剛來到柏林這現代化科幻城市興奮跳躍的心卻從此掉入沉重...
冷戰時期, 柏林被瓜分成四個地區, 分別由美國、蘇聯、英國和法國占領. 一道牆, 狠狠地把東柏林人困在一個封閉的世界裡整整28年, 與世隔絕. 一道牆, 硬是把完整的家園給拆散得支離破碎, 一顆顆的子彈把渴望自由的人推入了死亡的血泊中. 這高3.5米, 18寸厚和44公里長的圍牆, 成為了柏林人心中永遠的痛.
當時很多高的建築物, 都被蘇聯軍強迫封閉起來, 充當邊界圍牆. 有些人在逃亡中不惜從高樓跳下而活活摔死, 而有些則被蘇聯軍押了回去. 這樣的悲歌在當時從無間斷.
在這裡, 有一個真實故事:
1962 年 8月 17日,星期五的下午兩點15分, 有一個18歲的年輕人Peter Fechter和他的朋友企圖攀越圍牆, 到西邊的美國檢查哨去. 他的朋友成功逃離到西柏林, 而Peter卻被蘇聯軍開槍打中多處. 美國檢查哨界限就在咫尺, 他虛弱地求助, 卻沒有任何人施與援手. 美軍礙於對方仍處於美軍以外的領域而無法伸出援手, 而蘇聯軍因和美軍關係緊張遲遲不願向前把年輕人救起來. 最後, 可憐的Peter在邊界處苦苦掙扎一個小時後,在眾目睽睽下失血過多而死去. 這裡就是當年赫赫有名的美國檢查哨 - Checkpoint Charlie.
(查理檢查哨並不是取名於某人的名字,更和照片上的美軍象徵人物沒有任何關係.)
*****
隔天, 我好奇地問同事, 他們對柏林圍牆的看法.
我的同事告訴我, 其實圍牆要開始建時, 根本沒有人相信. "我們跟你們台灣大陸隔著台灣海峽不一樣. 想想看嘛, 怎麼可能在一條馬路中央蓋起圍牆?" 沒想到隔天早上醒來一看, 圍牆已經蓋好了.
(1961年8月13日午夜時分, 蘇聯軍建起了柏林圍牆, 從此把他們所佔領的柏林東部隔離起來.)
同事接著說: "就這樣 28年, 我媽媽想她的姊妹, 天天哭!" 我不敢問她母親是否還健在, 也不敢問她是東德人還是西德人?! 因為她說 "喔! 我們是姊妹, 我們都是柏林人."
(據說, 甘乃迪有次到柏林演講, 稱崇尚自由的人就是 "柏林人". 所以身為柏林人是很驕傲的.)
柏林這個城市, 讓我開始有了在天堂和在地獄的情緒!!
猶太博物館 (Jewish Museum 刀疤紀念館)- 什麼都沒有, 就是感到被 "壓迫"! 無法呼吸的被壓迫!
ReplyDelete這一天, 一早起來就去買票排隊, 也是再過兩條街就到達的猶太博物館. 進博物館時, 博物館人員不讓手上有任何東西, 外套也不行. 有點奇怪? 反正已買了票, 寄好東西再進去吧. 進去以後, 初時有些失望, 對一個博物館來講, 這博物館裡什麼資料文物也沒有, 有點後悔買票進場!
博物館裡燈光黑暗, 路面稍嫌陡斜, 耳朵邊還有一種令人難以忍受的頻率 - 嗡嗡嗡嗡 -似人的竊竊私語聲, 似馬達引擎聲, 似留聲機講話聲...開始覺得有點不舒服, 有點無法呼吸想吐... 只好趕快尋找出口..想出去了!
好不容易到了樓梯口, 卻更傻眼了! 怎麼那樓梯也是歪斜的? 或者樓梯是好的, 只是旁邊的線條是尖銳歪斜的? 我跟犯了懼高症一樣的頭暈, 得雙手扶著牆慢慢一格一格, 拐枴地走下去...
總算走到樓下來,找份博物館簡介來讀讀:
這是一座德國於1992年為猶太人修建的「柏林猶太博物館」, 是美籍波蘭建築設計師Daniel Libeskind 確立建築界永恆地位的奠基之作, 他稱他的設計為「Between the Lines(兩線之間)」. 激發他靈感的, 是猶太人與柏林互相交織在一起的兩千年歷史.
整體建築空間猶如迷宮般壓縮, 反覆連續的銳角曲折, 幅寬被強制壓縮的長方體建築, 蘊藏著不滿和反抗的危機, 還有陰暗的照明, 主要目的是透過空間使訪客感受到猶太人在德國充滿艱難與挑戰的被壓迫感. 整個博物館平面呈曲折蜿蜒狀, 館內所有通道、牆壁、窗戶都帶有一定的角度, 沒有一處是平直的. 步入其中, 由於斜坡地面及不垂直的空間感覺, 使人感到頭昏目眩, 步履艱難.
.....
這下才明白為什麼館方人員不讓遊客手上提著東西? 要我們專心照顧好自己. 而對於設計創作者, 我是有說不出的佩服, 但也深深的厭惡他 - "Between the Lines"? 行!
旁邊另ㄧ建築物叫 "浩劫塔", 一個高二十多米的黑色煙囪式的空間, 空曠巨大的展館四週一片黑暗, 只有頭頂的天窗射下光亮. 然而,天窗只有在特定時間才會打開, 更多時候, 裡面只有漆黑一片, 沒有任何燈光設置. 最後離塔時, 沉重的大門聲響令人震驚害怕...
說這個館是用來展現猶太文物其實是不對的. 這個館真正用意, 是讓我們親身體會被壓迫的感受. 而我突然覺得想哭, 覺得想逃離!!
(博物館展現文物裡, 值得一提的是猶太人逃亡遷徙圖. 大中國地圖上, 插的是中華民國的國旗. 我一下看呆了, 不由得地猜想: 不知當年國民黨痛失江山, 是怎麼樣的一個心情?!)
近衛騎兵露天市集(Gendarmenmarkt)
ReplyDelete這個廣場號稱是德國最美麗的廣場. 長的跟那天我和梅萍坐公車出門與 Turtle 分道 (Turtle去上班的那個巴黎廣場很像). 在士兵國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的統治下, 這個廣場赫赫有名. 在威廉一世時代, 馬厩圍繞著軍隊的方陣. 劇院(Schouspielhaus)是德國最重要的古典劇團的中心, 1818年到1821年在卡爾•弗里德里希•申克爾設計下, 建於被燒毀的朗漢設計的國家劇院基牆上, 山牆壁的塑像由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蒂克設計. 1932年12月, 古斯塔夫•格林德根斯登上舞台, 扮演歌德的《浮士德》中的梅菲斯特, 1934年他成了國家劇院的經理. 國家劇院的房子後來毀於火中, 1976年社會民主黨的第六次全黨大會決定重建, 1984年作為音樂廳重新開放. 每年夏天它都是 "古典露天音樂會" 的演出場地.
兩邊分有兩座教堂, 1780年到1785年卡爾•封•根塔德設計的兩座尖頂教堂, 採用了德意志大教堂和法蘭西大教堂的名字. 在劇院左邊是法蘭西大教堂,是某位法國貴族遭到宗教迫害流落到此的教堂. 據說裡面還有他們的棺木. 在右邊的德意志大教堂裡有長年開放的展覽.
我進去劇院看了一下, 拿了一張節目表. 法國教堂, 不想進去, 免再受驚嚇. 坐在廣場喝杯咖啡, 休息一下就走了.
O2世界 與 柏林圍牆塗鴉畫作 (East Side Gallery)
ReplyDeleteO2世界是一個多用的室內舞台,是柏林冰球俱樂部, 籃球隊, 和手球比賽以及音樂會的場所, 於2008年9月開業, 可容納一萬七千人. 門面的舞台上, 設有一個12公尺高,約120公尺寬的半圓形的105°玻璃螢幕牆.
O2世界周邊地區充滿各種娛樂場所, 包括電影院, 賭場, 酒店和各種酒吧和餐館. 對面則是綿延一千三百公尺的柏林圍牆.
在柏林圍牆還未倒下之前, 西柏林的一邊便已是塗鴉畫家發表畫作的場地, 當中不少是與政治有關聯的. 當圍牆被推倒時, 只剩下一部份作為紀念, 而 East Side Gallery 便是被保留之中最長的一段, 由來自廿一個國家的塗鴉畫家所製作. 每一幅畫均有畫家的親筆簽名, 其中很多幅更都是我喜歡的.
走了一陣子看畫, 又餓又累. 坐在河邊小餐館, 吃德國香腸加貝果.
電視塔(Fernsehturm)
ReplyDelete我每天一趟花八塊歐元, 搭計程車上下班. 老覺得公司跟飯店很近, 好像都在高塔附近.
這一天, 來到了高塔, 才知道高塔原是柏林地標, 無論到哪裡都看得到.
位於中心亞歷山大廣場的柏林電視塔, 是柏林最高的建築物, 無論在柏林的什麼地方, 都可看到它的身影. 柏林電視塔1965年8月動工, 1969年10月完成. 塔高365公尺, 比巴黎的艾菲爾鐵塔還高出45公尺. 遠遠望去,電視塔像一隻倒豎的巨型喇叭, 底部粗,上端細, 在兩百多公尺的高空有一個球型建築物, 內設餐廳和觀光廳. 觀光廳上方是一個可自行旋轉的餐廳, 可供200人同時用餐, 餐廳自轉一周, 約需一個小時. 遊人可在此一邊進餐, 一邊觀賞柏林風光.
本來想上電視塔午餐, 卻瞧見前面就是聞名的博物館島區, 就迫不及待急地往那邊跑去了.
柏林大教堂(Berlin Cathedral)
ReplyDelete柏林大教堂氣勢宏偉, 位於遊人如織的亞歷山大廣場, 施普雷河(Spree River)上方, 博物館島右方. 進去要門票, 可以上到最高處看柏林市全景.
柏林大教堂是德國柏林的一座基督教路德宗教堂, 曾是德意志帝國霍亨索倫王朝的宮廷教堂. 柏林大教堂建於1895年至1905年. 早在1465年,柏林大教堂的現址附近已經有一座教堂, 1747年在柏林大教堂現在的位置上, 約翰•鮑曼設計建造了一座巴洛克式風格的主教教堂做為普魯士王室的宮廷教堂. 1894年,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下令拆毀這座教堂, 並由尤利烏斯•拉什多夫重新設計建造了帶有文藝復興式風格的柏林主教教堂, 作為基督教新教的主教教堂.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教堂遭到嚴重破壞. 修復工作從1975年開始, 1993年教堂重新開放.
********
好累, 休息一下!
博物館島(Museum Island)
ReplyDelete博物館島(Museum Island)之所以被稱為博物館島, 主要是因為柏林的修普雷河(Spree)圍繞著的一座小島上聚集著五座世界級的博物館 - 佩加蒙博物館(Pergamonmuseum), 老博物館(Altes Museum), 老國家藝術畫廊(Alte Nationalgalerie), 博德博物館(Bode-Museum)和新博物館(Neues Museum). 這五個博物館共同組成了聞名世界的建築群, 並且自1999年起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我喜歡把這裡當做有七個博物館, 是因為佩加蒙博物館內容納著三座博物館: 帶有建築禮堂和雕塑陳列的古希臘羅馬藝術品博物館, 亞洲前期博物館和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大概來柏林的遊客都集中在這裡. 我自己就去了三四次. 有一次是下班跟同事在這附近吃飯, (我公司也在這附近), 飯後同事帶我搭公車回飯店. 以後我自己還從這裡坐了三次 101路公車回飯店. 公車票大概一個歐元加兩毛錢左右, 不用小費, 很經濟划算. 也讓自己很得意, 別笑我在台北不會搭捷運, 我可是在柏林會搭公車的.
這裡除了世界級的博物館外, 島上商店餐廳林立, 修普雷河裡渡輪穿梭, 還有兩個跳蚤市場 (賣的是新貨). 攤販排滿一路, 還有好幾個在地上賭博騙錢的, 我一時訝異也停下來看了一會. 一會後, 我的結論是, 他們幾個一定都是同夥 - 賭客跟東家都是, 就趕快走了! 在這裡人潮多的像台灣的廟會, 不同的是, 那群賭客沒有鼓譟我加入. 當然在台灣, 我是不敢停下腳步看人地上賭博的. 噯! 說什麼呢, 別給台灣的人聽到了.
在這個博物館島, 主要展出古代藏品和19世紀的藝術品. 在這裡, 古代埃及文明到古代東方文明只有幾步之遙. 這些博物館如同一部時空機器, 帶領參觀者經歷一場驚心動魄的文化歷史之旅, 從舊石器時代一直走到19世紀. 各個博物館, 各種不同氣氛, 各種不同的歷史詮釋.
我是一個喜歡慢慢逛博物館的人. (除了逛猶太博物館). 小時候常常翹課, 一個人可以在台北故宮待上一整天. 可是必須是一個人. 這次因為時間較趕, 等待買票進場的時間就得花上幾小時. 而且五個世界級大博物館, 我也不想走馬看花草草參觀, 褻瀆了博物館的神聖使命和自己一個人慢慢逛博物館的清靜. 除了柏林大教堂和佩加蒙博物館, 我們只夠時間在各個博物館櫃台拿拿簡章. 下次出差, 再多留個一個禮拜補交功課罷. 特此一提, 喜歡逛博物館的姊妹們, 時間拿捏緊了!
佩加蒙博物館(Pergamonmuseum)
與我有生以來參觀過的博物館截然不同. 展出的是古希臘羅馬時期藝術珍品, 考古建築的雄偉重建品, 如佩加蒙的宙斯祭壇, 羅馬式集市大門, 和巴比倫城門大道的浮雕立面. 此外, 還有古希臘羅馬錢幣藝術寶庫. 這樣的親眼目睹, 對我有些衝擊 - 她向我喊話, 證明古羅馬不是神話, 是活生生存在過這個地球的.
漢鮑特資訊館(Humboldt Box)
ReplyDelete提到漢鮑特資訊館這個方盒子我還是有點氣! 這個方盒子樹立在古典建築博物館島區和柏林大教堂的對面, 是一個新潮水藍色盒狀的建築物. 我問了人, 那個盒子是什麼? 那個路人告訴我, 是水族館. 我想水族館就算了.
現在知道 "水藍色盒狀物" 是為了介紹舊皇宮 Berliner Schloss 的重建和募款而成立. 傷心極了! 舊皇宮重建的進度報告, 怎麼可以沒有我參一腳?!
舊皇宮 Berliner Stadtschloss 重建
柏林的宏偉建築,包括博物館、歌劇院、國家畫廊和大教堂,在兩德統一後,都修葺一新。唯有在第2次世界大戰被盟軍連續轟炸的皇宮(Berliner Schloss),1950年被當年的東德政府拆除,就徹底消失。運河邊的皇宮舊址至今仍是空曠的草地。
多位德國文化界人士在1990年代初期開始討論重建當年普魯士王國的舊皇宮。2002年德國聯邦議會以壓倒性的多數通過皇宮重建案,2007年重建計畫開始執行,2009年到2013年之間,將完成所有的規畫。重建的皇宮預計在 2019 年完工。重現18世紀巴洛克宮殿建築,耗資相當大,估計需要8000萬歐元(約新台幣33億4310萬元),這些費用需要靠各方捐款。募款也是漢鮑特資訊館的重要任務。目前已收到1600萬歐元的捐款。
今年夏天開幕的「漢鮑特資訊館」,在今年到2019年皇宮重建工作進行的同時,會以圖片展介紹皇宮的昔日風華和未來風貌。走上最頂層5樓的陽台,博物館島的美景可一覽無遺。這座資訊館讓觀光客飽覽柏林風光的同時,也幫助實現舊皇宮的重建。
布蘭登堡門 (Brandenburg Gate)
ReplyDelete布蘭登堡門過去曾為東西德的地標物, 也是柏林的象徵. 遊客到了柏林, 都會到這個布蘭登堡門看看, 就像到了巴黎不能不去凱旋門一樣.
布蘭登堡門始建於1788年, 歷時三載完工. 它以古希臘雅典衛城的柱廊式山門為藍圖築成. 門有六根巨柱, 五條通道, 中間的通道最寬, 原為皇室專用御道. 在1918年德皇退位前僅允許皇族成員行走. 今天, 任何人都可以在這裡自由往來.
布蘭登堡門上矗立著一座勝利女神的青銅像. 勝利女神頭戴桂冠, 背插雙翅, 左手執轡, 右手握杖, 立在飛馳的兩輪四馬戰車上, 象徵勝利女神戰勝歸來. 1807年拿破崙攻破柏林, 把勝利女神取下帶回巴黎當做勝利品. 七年後拿破崙投降, 普魯士國王再把這個勝利女神帶回柏林.
柏林人對布蘭登堡門懷有特殊的感情. 德國東西分裂時期, 門旁邊緊挨著是柏林圍牆, 所以此門無法通行. 普魯士的軍隊曾從門下凱旋而歸;希特勒從門下出發去 "征服世界".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為德國總理,德國納粹沖鋒隊的游行隊伍從布蘭登堡門通過,慶祝希特勒上台掌權,開始了納粹的統治. 柏林圍牆建成後, 布蘭登堡門被隔在圍牆以東, 成為柏林圍牆的象徵地段. 1990年柏林圍牆倒塌時, 這裡又成了欣喜若狂的柏林人的聚集之地, 成了德國統一象徵.
在布蘭登堡門內有很多人在表演, 也有很多街頭藝術家穿著二次大戰, 或德皇時期的衣飾在此供人拍照. 旁邊的 Hotel Adlon 就是Michael Jackson單手勾著嬰孩在陽台上搖晃的那間飯店. 是柏林最豪華的飯店.
國會大廈 (Reichstag)
ReplyDelete從布蘭登堡門走過去五分鐘, 綠地上聳立著一座宏偉的深灰色大廈, 這就是有名的國會大廈. 1999年這裡成為德國聯邦議會的所在地.
綠地上, 躺著, 坐著, 走著, 好多人. 我也在綠地上休息了一會. 看過去, 國會大廈門口大排長龍不知道在做什麼? 問了旁邊的人, 說要上去圓頂. 排隊要好長時間, 因為上去還要經過安全檢查, 加上等電梯什麼的, 也很費時間. 我不禁問:"值得嗎?" 旁邊的遊客點頭如搗蒜說值得的! 反正沒事, 就上去搞個清楚.
Holy cow!! (我的天) 國會大廈的玻璃球式屋頂, 是僅次於科隆大教堂的德國第二重要觀光景點. 一定要排隊上去!
柏林中央火車站(Hauptbahnhof)
ReplyDelete從國會大廈再往西走個十分鐘, 來到了柏林中央火車站. 柏林火車站是歐洲最大的火車站. 這座歷時10年, 耗資130億歐元建成的五層鋼鐵結構玻璃建築, 佔地1.5萬平方公尺, 不只成為歐洲最大的火車站, 也成為柏林繼國會大廈和布蘭登堡門後的第三座地標性建築. 每天有超過1100列火車進出, 可接送30萬乘客, 擁有80多家商店.
哦! 肚子餓了, 找間店. 來個白干二兩, 小菜一碟, 再上路吧!
夏洛滕堡宮(Schloss Charlottenburg)
ReplyDelete夏洛滕堡宮是有點遠, 要坐車. 大概二十分鐘可到. 夏洛滕堡宮是德國柏林現存最大的宮殿, 是一座巴洛克式宮殿, 是柏林地區保存得最好, 最重要的普魯士國王宮殿建築物.
夏洛滕堡宮宮殿內的房間和大廳同樣裝潢華麗, 並展有藝術珍品. 展品共分三部分: 茶具與咖啡具, 餐具, 和室內裝飾. (夏洛滕堡宮內部曾被描述為 "世界第八大奇蹟" — 琥珀室這個房間的牆壁裝飾著琥珀.) 庭院中心是威廉騎馬像. 後面有一條兩側長滿雲杉的大道通向陵墓. 這裡有一些普魯士統治者及屬臣的墓地. 威廉一世皇帝與路易莎皇后都埋葬於此.
也許已是午後, 感覺此處天氣涼爽, 風景怡人. 走得也累了, 突然不想再走. 就到對面的咖啡館喝起咖啡, 遠遠看著皇宮及威廉騎馬像, 來個純欣賞.
西區百貨商場 (KaDeWe - Kaufhaus des Westens )
ReplyDeleteKaDeWe 於 1907年三月開業, 一百多年來一直在德國的百貨業界佔有領導地位. 這也是歐洲大陸最大的百貨公司. KaDeWe 賣的有最新的巴黎時裝, 奢華時尚, 美容廳, 兒童玩具部, 書店都有, 務求集合全世界最吸引人的商品於同一處出售. 是柏林人每月必逛的購物城.
KaDeWe 提供7層樓的購物享樂. 聽說在 KaDeWe二樓食品部賣著1000多種德國香腸.還有龐大的食品廳, 是美食家和午餐休息的遊客們的最佳去處. 聽到1000多種德國香腸,我忍不住一直好想下車. 但看天色不早, 剛剛在皇宮外面休息久了. 也就算了!
在 KaDeWe 這條街上, 我看到了兩個大型藝術品. 有一個金屬雕塑, 名為 "柏林",它扭曲, 分裂, 卻又交纏, 紀念柏林城市的分裂歷史. 還有一個弧形物, 據說是法國送給柏林的禮物. 法國人真是浪漫, 可是禮物也未免太大了, 像送給美國的自由女神像, 還得勞煩收禮物者找地方安放. 真是法國人! 不知道法國人頭腦裡想的都是些什麼? 不覺莞爾 :)
德國柏林庫達姆大街(Kurfurstendamm). 中國人也叫這條街褲襠大道(Ku-Damm)
從 KaDeWe 左轉個彎就是褲襠大道 (Ku-Damm). 褲襠大道是德國柏林的名店區, 也是柏林西區的主要商業街, 有十分摩登的大城市景象. 這裡沿街的商店很多, 還藏了不少博物館. 綠樹成行的街道, 還有很多富麗堂皇的住宅, 是一個重要的購物大道; 並且伴隨著很多的藝術咖啡屋, 劇場, 戲院, 和電影院. 我看到了在巴黎香櫛大道上所有名牌店簇立在褲襠大道的兩旁.
因為我不喜歡逛街,只要想到逛街就累了! 也是真累了, 就沒下車了.
浩劫紀念碑 (Holocaust Monument)- 六百萬猶太人被屠殺的紀念碑
ReplyDelete由建築師 Peter Eisenman 和工程師 Buro Happold 所設計. 始建于2003年4月, 竣工于2005年10月, 碑林周遭均是首都重要建築. 它設在柏林最顯眼的中心點, 直接毗鄰首府重地. 闢地二萬平方公尺, 斥資近三千萬歐元. 在一個坡地上的格子圖案, 覆蓋2711混凝土石柱. 石柱是2.38公尺長, 0.95公尺寬, 高度有所差異,從0.2到4.8公尺. 浩劫紀念碑的巨塊石柱最重達16噸, 平均每塊是8噸重.
根據 Peter Eisenman, 石柱設計產生的不安, 混亂的氣氛, 整個雕塑旨在代表一個假想有序的系統已經失去了人類的理性. 浩劫紀念碑是獻給在納粹恐怖行動中被屠殺的六百萬猶太人.
浩劫紀念碑2007年得到了美國建築師學會的建築獎 – 那是美國建築界頒發于世的最高榮譽.
*******
跟每天看到亞歷山大廣場一樣, 早晚出門我都會看到離飯店兩條街斜對面, 有一大片方型巨塊石柱. 巨塊石柱像墓碑又不像墓碑地整齊排列在路邊一大片土地上. 問了計程車司機, 也講不清楚. 今天就決定走去瞧瞧..
原來是悼念六百萬猶太人被屠殺的紀念館和建築物. 看了一下腳邊的石塊, 不對, 不是石塊, 是混擬土做出來的長方體石柱. 是墓碑嗎? 怎麼墓碑上都沒有刻名字呀? 就叫這些長方體石柱 "石碑" 吧.
在一片石碑林的最邊緣站了一會, 看看我旁邊的石碑都是十公分到三十公分高的. 我把腳踩在一個石碑上, 心裡並沒有什麼 "要紀念" 的感覺? 心想:不可能! 能夠在這樣繁榮的東區, 有一大片土地來安置這個創作, 相信絕對不是普通之輩的入選作品. 那麼, 到底創作者想表達的是什麼?
再看看其他遊客是怎樣的反應? 遊客們或站, 或靠, 或坐, 或躺, 或穿梭在石碑林中走來走去. 石碑由邊緣的矮石碑往中間越來越加高, 加上路面往下傾斜, 越中間的石碑竟超過人的兩,三倍高?
我決定也往石碑林中間走去, 穿入浩劫紀念石碑林, 也許才能體驗作者的心. (就像猶太人博物館一樣.)
慢慢走進石碑林立的窄道, 穿梭在大小高低不一的石碑窄道裏, 好似進了迷宮, 頭有點暈, 真的以為自己走進墳地中了. 無數石碑巨塊的投影, 遊客穿梭人影幢幢, 突然心一緊, 自己的身影與不知名遊客交錯的人影, 都成了一幢幢沒有名字的幽魂... 我終於走到最中間最高的石碑中站著, 兩手怯生生地向旁邊伸去, 觸摸到身邊的墓碑是冰冷冷的. 陽光柔柔地, 微風徐徐地, 突然一個遊客也沒有, 好安靜. 環視四周的巨塊石碑,感覺自己也已死去, 不知身在何處, 只存一絲幽魂隱隱地貼在冰冷冷的巨塊石碑當中...
我很害怕, 有點發抖...衝出石碑巨塊墓林. 一邊流著淚,一邊頭也不回地, 快跑回飯店!
六百萬猶太人被屠殺! 寫這一篇遊記, 心情是沉重的!
我想那一塊塊的石碑不僅僅要悼念那6百萬的猶太人,我覺得還有另一種含義。那就是要警告後世----當一個政府不想有個獨立自由思考的人民時,政府只需要把他人民的腦子控制成一塊塊磚頭就好了!
ReplyDelete哈哈! Are you talking about 德國人民? 德國人民不需要任何控制或教育, 他們的腦子天生就比一塊塊磚頭還方還硬!!
ReplyDelete****
Today has been a very difficult day. 整個週末花了三十幾個小時, 趴在桌上一個注音一個注音敲報告. 昨晚為了完成柏林遊記, 搞到半夜一兩點去睡. 今天整天混混噩噩就算了, 兩個手臂好酸, 右手指頭不聽使喚. 看來肌腱炎又發, 要停敲一陣子了.
阿美,你到底花了多少時間把這些故事打完,佩服!佩服!
ReplyDelete我看退休後,你可以當柏林的導遊了,怎麼可能把這些跟我們無關的德國歷史、年代典故紀錄的如此鉅細靡遺。
阿美blog的好處可完整留下記錄,讓大家好感動你的記憶與博學,blog也是我每曰一逰的地方
ReplyDelete感謝PP的妙筆讓我神遊柏林一周!下次到德國時才不會在“ausfahrt” 搞丟! 呵呵呵!其實,PP你好細心哦!! 觀察力好生透徹而且寫得那麼生動!所以說,你退休後的事業可能已有著落咯!
ReplyDelete不管任何時候到德國, 保證絕對不會在 "ausfahrt” 搞丟! 因為 "ausfahrt” 好大啊 :)
ReplyDelete柏林遊記是整個週末,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天, 花了三十幾個小時, 趴在桌上一個注音一個注音敲出來的.
退休後的事業, 要從事專業演講當顧問. 分享如何從無到有做出產品, 如何市場定位以及商業銷售. 實不相瞞, 本人可是一流的人才. 哈哈哈! (班代, 趕快借 PO 個大姆指一下). 哪邊有須要, 請幫忙留意啊. 假如台灣有邀請, 我就可搬到淡水退休了.
回台搞個新東西再賣加盟,這是現在台灣最萌的行業,有人只要出點子再弄夯起來就賺翻過來,總部就設淡水
ReplyDelete是的. 總部就設在淡水. :)
ReplyDelete出點子, 再弄夯起來, 就賺翻過來!